元宵节为什么又叫“灯节”?
大致上是与以下三个传说有关:【1】西汉祀太一说
《史记.乐书》记载:汉武帝在甘泉宫设立太一神祀坛,每年正月上辛必往祭祀,祭用灯火,通宵达旦。“太一神”就是主宰宇宙一切的神灵。后来就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习俗。
【2】东汉燃灯表佛说
东汉永平年间,明帝为提倡佛教,于上元夜在宫廷、寺院“燃灯表佛”,下令士庶家都要挂灯,以后遂成习俗,形成盛大灯节。
【3】魏晋道教祀三元说
三元指“天、地、水”三官,是东汉末年五斗米教创立时吸纳自然崇拜神灵所创造的道教的主要神灵。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道教的宣扬,三元信仰十分盛行,出现了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之说,并安排他们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降临人间,道教在这三天要举行迎神祭祀活动,后来又演变成三官的生日,这三天祭祀都有燃灯活动,遂成节日。
2024年元宵放花灯的寓意
传统上认为有鸿(红)运当头的吉祥寓意,逢年过节挂的灯笼上,基本都是吉祥的图案和祝福的吉祥话,加之灯笼的正红色是朱砂的颜色,而朱砂是风水上讲去邪挡煞效力极强的宝物。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有一种“光明灯”,在岁末年初时,把灯笼放在寺庙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顺利。
也有农家在田间立长竹竿挂上一盏灯 “照田蚕”,观察火色以预测一年的水旱情况,以期丰年。“放天灯”这天,人们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
其后逐渐演变为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天灯上写满了心里的各种祈愿,希望天灯能上达天庭,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光明。
元宵节灯笼怎么做?
1、元宵节灯笼的制作方法很简单,需要用到水瓶、美工刀、打火机、马克笔、棉线、丝线等工具。2、将水瓶上半部1/3处割开,将每一面分成四等份,垂直。
3、用美工刀从上方1/5处切到下方1/5处止,在切割的尽头必须用手将每一个切面压一压才能固定。
4、构图后将之切割好压形,有必要的时候用火烤一下。
5、画上喜欢的图案,最好选择大图案,用马克笔上色,也可以用油性笔,但没有透明感,用马克笔或者彩色笔不容易上色,但透明感十足,彩色笔需要两次上色。
6、在上方对边个钻一个洞,用准备好的棉线穿好固定。
7、底下中间也穿一个洞,用准备好的保力龙球和丝线为自己喜欢的灯笼装饰即可。